“春之颂·以爱为名”——DAAD留德校友专业聚会
一年一度,华南地区DAAD留德校友欢聚一堂,共庆盛典!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曾说过:“一个人应该每天至少听一首小曲,读一首好诗,欣赏一幅好画,如果可能的话,说一些理智的话。”
2023年DAAD留德校友文学音乐会

秉承此愿, 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广州代表处共同举办了DAAD留德校友专业聚会,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
在过去的50年中,德中关系实现了多样化及深入的发展。许多中德DAAD校友、德国校友和中国校友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另一个国家的居留,通过与对方人民、语言和文化的接触,中德校友对东道国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在两国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正是在众多才华横溢,富有创造力的校友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的DAAD留德校友聚会不仅有专业的文学主题报告,还有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

DAAD中国首席代表施露丝女士开幕致辞© DAAD
DAAD校友代百生教授,澳门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教授兼音乐项目主任,为本次活动进行同名开题报告《春天的感觉》。在与观众的密切交流中,代教授对两国以“春天的感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以及谚语进行了比较和联想。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在两国文化中,春天都引人展望未来:在新的开始中,它让我们回归和平,敢于重新开始,从而摆脱旧的负担。爱也不应被忽视:中文里讲“思春“,而在对爱的渴望和不断的奋斗中,我们可以完全转向内心世界,去寻找神秘、梦幻和无法解释的东西。

作为DAAD校友,代百生教授致力于中德音乐交流以及比较研究。© DAAD

孙美岚女士,活动组织者及主持人,带领观众们欣赏精彩的节目。© DAAD
DAAD校友杨劲教授,中山大学德语系主任,则进行了题为《乱云飞渡,东西云影》的专题报告。通过文学、艺术和私人旅行照片中的例子,杨教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时空旅行,以展示云能给我们带来的意义:短暂的、超越的、诗意的,作为渴望的象征,也是治疗困惑的奇迹。
德国当代画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极简主义云画是形状永久变化的缩影,描绘了一种模糊的,接近于融化的形态,却能激发起崇高的感觉。由于云的形象在具体化和抽象化之间游移,代表的不是陆地景观,而是天空景观,因此它们非常适合用于去表达对于难以捉摸的形式和不断变化的渴望。杨教授阐释了画家里希特是如何从绘画角度无限逼近云的可表达性极限的,这一挑战在他的海洋主题作品中得到了印证:不是天空在海洋中形成倒影,而是海洋在天空中形成倒影。天空中的云朵泡沫只是一种幻觉,正如艺术历史学家朱莉娅·弗兰克(Julia Franck)所说:“这是多么美妙的描述啊——天堂在海洋的阴影中,行星定点中的无尽空间。根据视角的不同,俯视或者仰视,地平线也发生了转移。”

杨劲教授在报告中展示了大量的私人旅行照片:在云层中,她发现了悬浮在珠江上方的德国形状的地图——这暗示了中德合作的前景。© DAAD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留德校友音乐会,总共15名留德音乐家们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音乐盛宴。

男中音王刚和女中音戴佳荣演绎了约翰内斯·布拉姆斯的作品《摇篮曲》《星期日》《徒劳的小夜曲》以及古斯塔夫·马勒的《原光》。© DAAD

男高音樊春江演唱了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奉献》,通过这首奥地利诗人赫尔曼·冯·吉尔姆的作品中,歌唱家表达了爱人不在身边时的悲伤。© DAAD

余耀智演绎探戈艺术家阿斯托尔·皮亚佐拉的作品《天使之死》。© DAAD

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王哲在黄维希的钢琴伴奏下,演绎比利时小号手兼音乐学家安德烈·威格宁的作品。© DAAD

欧根·扎克和李罗春子演绎罗伯特·舒曼的浪漫艺术歌曲《诗人之恋》,这些作品是围绕海因里希·海涅的诗歌创作的。© DAAD

郭家和与夏澔妍献上了20世纪最重要的墨西哥音乐家之一——曼努埃尔·庞斯的作品《小星星》。© DAAD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演唱贺若琦,中提琴陶禹辰,钢琴黄维希。© DAAD

精彩的闭幕曲:时宇佳与黄维希钢琴四手连弹,演绎约翰内斯·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DAAD
在此衷心感谢所有人,感谢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艺术表演,感谢他们对国际交流提出的见解和所作出的贡献。DAAD和德国总领事馆也衷心感谢众多线上观众,他们点击参与活动直播1200多次,点赞了6000多次。

隆重的证书颁奖环节,以表达对所有参与者们的衷心谢意。© DAAD
孙美岚/文,李文爱/译